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比例高 |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
DNA指纹技术是用限制酶切割样品DNA后,并通过电泳等技术把切割后的DNA片段按大小分开。下图是一对夫妇和三个子女指纹的DNA片段,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
B.基因Ⅱ与基因Ⅳ可能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D.基因Ⅴ不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
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
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
某种豚鼠的毛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有一只黑鼠和一只白鼠杂交,子代全部是黑鼠,用子代黑鼠与亲代白鼠交配,子二代中白∶黑=3∶1,关于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子二代完全符合分离定律的性状分离比 |
B.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没有出现交叉互换 |
C.后代个体数量少,统计中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
D.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在有双显性基因存在时才表现为黑色 |
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右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 |
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斑蛇 |
C.让F1花斑蛇相互交配,后代花斑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16 |
D.让F1花斑蛇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