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填写以下字母或数字的含义:C 、E 、② 细胞。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作用前后,细胞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坐标曲线所示,则图中a段表示 电位,电位由a变为b的过程中,钠离子的主要运输方式为 。(填“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细胞相比,E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
(2)A分化为D的根本原因是。
(3)癌症化疗时应用的烷化剂(如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期。化疗还常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它可以直接干扰的合成。
(4)胚胎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C细胞,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
(5)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则细胞核的变化是。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 。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
②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下表A B C处:
序号 |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
结论 |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1 |
A▲ |
不移动 |
只进行有氧呼吸 |
2 |
不移动 |
B▲ |
只进行无氧呼吸 |
3 |
C▲ |
向右移动 |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③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 倍。
下图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转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结构②合成的蛋白质最后形成囊泡排出细胞外,此过程一共穿过▲层磷脂分子层。随着该活动的进行内质网的膜面积如何变化▲,细胞膜具有识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
(2)细胞器③和细胞器④▲上的相关酶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初加工和再加工,比如加工成糖蛋白后,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再分泌到膜外,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3)在结构①上合成的蛋白质如▲(填写一个具体例子)可以通过▲进入到细胞核内。
下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表皮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请据图回答:
(1)你认为该实验有无对照实验▲ (有/无)。
(2)C步骤中吸水纸的作用是▲ 。
(3)在F步骤时,若观察发现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某同学认为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体积较大,容易观察,还可用于观察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你认为该同学实验能否成功?▲原因是:▲ 。(2分)
下面是与高中生物实验有关的内容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大豆组织样液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D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E |
花生种子 |
苏丹Ⅲ 50℅酒精等 |
颜色变化 |
(1)A~E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组别是▲。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要点是:①调节▲,使视野变得明亮些;②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③转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加入硫酸铜的量应是3~4滴,而不能太多,原因是▲。(2分)
(3)E组实验结果会出现什么颜色 ▲,50℅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