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作物秸秆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多种用途。在特定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的催化下,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分解为葡萄糖,经发酵后形成乙醇,再加工即可制成燃料乙醇,减少了人类生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请分析回答:
(1)欲从土壤中分离获取上述特定微生物,可采用稀释涂布法或        法进行接种,所用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目的是只允许能产生       的微生物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均不能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刚果红染料,若观察到       即可初步筛选到目的菌。
(2)某研究人员经上述培养获得了三种微生物(甲、乙、丙),现通过如下实验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纤维素酶的活性大小。
①将甲、乙、丙三种微生物经离心等方法处理后,制成酶浓度相同的纤维素酶提取液,取等体积的三种提取液分别与等量的纤维素悬浮液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② 利用       试剂检测产物中的葡萄糖,并通过比较颜色深浅程度判断酶活性的大小。
③ 实验结果如下:

 
甲提取液
乙提取液
丙提取液
颜色深浅程度

+++
++

注:“+”越多,颜色越深
由表分析,三种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       。其中产生酶活性最强的微生物是       
(3)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外,还可用于培育蘑菇和生产沼气等。下图为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

水稻、杂草在此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属于      。输入到鸭体内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用于鸭自身的        等生命活动。在农业生产上,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连通可提高蔬菜产量,增产的原因最可能是        
(4)对农作物秸秆的充分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中物质在       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同时合理调整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有效缓解了燃烧秸秆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人体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
中填序号___________上填写名称):

(1)若含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甲状腺球蛋白过程中产生了H2O,则H2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__;水中的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____________(基团)。
(2)用含标记的氨基酸培养上图细胞,则出现的部位依次为____________(用图中序号回答)。
(3)其中碘和水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依次为________和__________;缨胞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运出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_。

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3)图C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____,它有助于两个相邻细胞间传递信息等。
(4)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各个细胞之间都维持功能的协调,才能使生物体健康地生存。这种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依赖于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大多与_________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5)对细胞膜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细胞膜的功能越复杂,其上分布的___________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科学家采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首先将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1上,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相对应的抗性菌落,挑取其中一个菌落接种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③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与霉菌从结构上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后者,链霉素进入细菌后,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的特殊受体结合,干扰信息核糖核酸与30S亚单位间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合成,由此可知链霉素起作用最可能影响到基因表达的过程
(2)3号、7号、11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1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
(3)该实验的结论是,依据是。无论抗药性突变是如何产生,从变异的角度上看,抗链霉素基因是通过
产生的,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上,该结构在基因工程中是最常用的载体

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
(2)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_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目的是
(3)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目的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若要证明培养基制备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
(4)分别用三个平板培养三种细菌(E.coli、S.albus、B.subtilis),然后在培养基上打出直径为3mm的孔,并在孔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甲抗生素,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可以在孔的周围观察到一圈清晰区,此乃抑制细菌生长所致。测量清晰区的直径(如图所示),数据如下表。

细菌
不同浓度甲抗生素条件下清晰区直径(mm)
5μg/mL甲
7.5μg/mL甲
10μg/mL甲
15μg/mL甲
20μg/mL甲
E.coli
7
10
14
16
16
S.albus

5
8
13
17
B.subtilis
5
7
9
14
19


在控制S.albus方面,甲抗生素具有抑菌作用的最低浓度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10μg/mL甲抗生素和20μg/mL甲抗生素在控制E.coli和S.albus方面的效用。

果汁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饮料,为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及使果汁变得澄清,在果汁生产中常用到果胶酶。请根据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A同学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
用搅拌器制苹果泥,适量且等量的注入到编号为1、2、3、4、5、6的6支试管中;
分别向这6支试管依次注入适量且等量的果胶酶溶液,并混合均匀;
将6支试管分别放入25℃、30℃、35℃、40℃、45℃、50℃的恒温水浴保温10 min;
过滤,比较获得果汁的体积。
①上述实验中步骤有一处明显不严谨,请改进
②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泥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必要?并说明理由
(2)B同学探究的是35℃和45℃下果胶酶的最适用量,他在实验过程中除了温度以外还应
该控制 等因素保持不变(列举两个)。下表是该同学的实验结果,请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画出曲线,并得出结论。


0
0.2%
0.4%
0.6%
0.8%
1.0%
35℃
27%
40%
52%
65%
65%
65%
45℃
27%
35%
42%
42%
42%
42%




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