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甲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 ]中填字母)

(1)场所Ⅰ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场所Ⅲ中的C进入场所Ⅰ,至少需要穿过______层生物膜。
(2)若D→C+A代表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总过程,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则同位素最先出现在[   ]_______中。
(3)长期水淹的植物会出现烂根现象,图中与之有关的物质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对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研究的实验结果。图中a、b、c代表温度,且a>b>c; Ⅰ、Ⅱ、Ⅲ代表CO2浓度,且Ⅰ>Ⅱ>Ⅲ。a、b、c中,一定超过了最适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Ⅰ、Ⅱ、Ⅲ中,最接近最适CO2浓度的是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物质B是    
(2)结构E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其功能特性是            
(3)具有双层E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图中的序号)。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
功能不同的是[  ]      
(4)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还有            

下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显微结构模式图。

(1)若某细胞含有AB两图中各种细胞器,则为细胞;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3)有双层膜的结构但又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不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和[ ]
(4)[ ]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5)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 ]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在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教材要求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切勿分别使用。但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设想按照不同的使用顺序先后使用甲液和乙液及是否混合后使用,结果是否一样?
实验猜想: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与其甲液、乙液使用顺序及是否混合使用无关。
实验设计:为探究以上猜想,实验按下列表格中的思路设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3号试管中空格处应加入的物质是
A:        B:         C:     
(2)1、2、3号试管的设计主要体现了什么样的实验设计思路           
(3)1号和2号试管相比,实验变量是            
(4)理论预测及相关结论:
①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②当出现了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时,实验猜想是错误的?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________(填标号)。
(4)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C放入1 mol/L的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1分,共6分)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Ⅰ在小麦种子中主要是指
(2)图中Z是,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使Ⅲ呈现色。
(3)Ⅱ和Ⅳ两者都有多样性,两者多样性的关系是前者________后者。
(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减少的主要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