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A.冬季无结冰现象 | B.以雨水补给为主 |
C.水位季节变化小 | D.下游径流量最小 |
与1985-2000年相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幅度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
读我国山脉地理位置图,回答: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限,属于山西与河北的界山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东侧是华北平原,西侧是黄土高原 |
B.②东侧是季风气候区,西侧是非季风气候区 |
C.③东西两侧种植的粮食作物都是水稻 |
D.④东侧是湿润区,西侧是半湿润区 |
平均海拔由高到低的省区依次是()
A.青甘云 | B.藏贵浙 | C.冀皖赣 | D.豫川渝 |
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领土的最西、最北、最东、最南端,据图回答问题。图中B、C两地中属于我国哪个省区()
A. 新 B. 内蒙古 C. 黑 D. 粤图中B、D之间的地区缺少的温度带是()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A、C地间地方时差为()
A.5小时整 B.4小时整 C.3小时多 D.4小时多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 |
乙 |
丙 |
丁 |
|
广东 |
☆☆ |
☆☆ |
☆☆☆☆ |
|
四川 |
☆☆☆ |
☆ |
☆☆☆ |
|
新疆 |
☆ |
☆☆ |
☆☆☆☆ |
|
山西 |
☆☆☆☆ |
☆☆☆ |
☆ |
☆ |
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读“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
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自然因素 |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灾害4加剧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