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表达了古人不能登月的遗憾,如今“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国人真正具备了“上九天揽月”的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实践活动受客观条件制约 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具有循环性和无限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和规律的观点 |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C.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 D.辩证否定的观点 |
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相传,宋徽宗非常喜爱书画艺术。一次,他亲自主持了一场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的书画考试。题目一出,考生大都画花画马,画达官仕女穿梭于花丛之中,宋徽宗看后都不满意。直到最后,他被一幅画深深吸引了:一匹骏马缓步走来,一群蜜蜂追逐着骏马。宋徽宗认为,作品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理当评为第一。宋徽宗的评价理由说明()
A.艺术创作可以脱离客观环境 |
B.艺术创作全凭作者的奇特想象 |
C.艺术之美在于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余地 |
D.艺术之美在于直观的反映现实 |
现代社会水资源危机推动人们对海水淡化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海水淡化新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这表明()
A.实践具有自主选择性 | B.认识是实践的前提 |
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广东省顺德区“12.31”重大爆炸事故警示: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
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④人的意识不可能相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