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以“中国梦”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的认识。
材料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 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怎样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杭州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既发展经济更保护绿水青山,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
(3)结合材料三,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材料四:“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天堂杭州好堵!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杭州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杭州。
(5)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材料中的“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1951年,玉树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藏民族自治洲。近60年来,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蒙古族等各族群众早已水乳交融,不分你我。为感受民族情怀,某校高一(1)班同学开展了“走进玉树”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品亲情:
“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这是65岁的仁措达丁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
(1)运用民族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玉树不会倒,青海会常青”?(6分)
心连心:
“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玉树强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提前结束访问回国,亲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同人民在一起!”吴邦国、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情牵玉树震区、心系灾区人民,第一时间部署这场营救生命、保障民生的艰巨斗争,或亲临一线指挥救灾,或部署各方力量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2)党和国家领导人“同人民在一起!”的思想,体现了政党知识中的哪些道理?(6分)
我践行:
今天党和政府已经全面启动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项工作,强调要科学规划,确保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再用两年时间,把玉树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地区。
(3)对“玉树”当代青年该做什么?(2分)

2010 年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闭幕。中美双方着重讨论了中美双边关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金融改革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战略对话取得26项具体成果,经济对话达成五方面重要内容。
但中美双方也都坦承“对话未能在每一个问题上达成一致”。
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共识与存在分歧的原因。(9分)

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
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在拆迁问题上如何实现政府与群众关系的“同频共振”?(9分)

新校区、新家园。2010年5月8日是致远中学乔迁新居的日子。但我们同学上学要经过多个十字路口,由于未设置红绿灯,给我们同学交通出行带来了不便,并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高一(1)班小明同学于是写信给我们的李县长,在李县长的关心下,有关部门克服困难,设置了红绿灯和交通护栏。
(1)你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合法渠道反映这一问题?(3分)
(2)在上述材料中,小明是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的?(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