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察国家审计署时强调,审计监督是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律地位是宪法确立的,要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促进廉洁、俭朴、法治政府建设,用“火眼金睛”看好国家钱财,当好公共资金“守护者”,坚决清除侵蚀公共利益的“蛀虫”。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②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成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
③审计部门要履行好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责
④行政系内部的监督是重要的监督形式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10月17日是联合国确立的第十八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 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政府将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让贫困群体更加全面地参与发展过程、更加充分地分享发展成果,为推进世界减贫事业、促进共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的主题给我国政府的启示是
①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使劳动者树立职业平等观,为劳动者平等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②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③政府要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化解社会矛盾,减少贫困。
④政府要加大立法力度,为“缩小贫穷与体面工作之间的差距”提供法律保证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又生事端。最新消息显示,备受关注的美债谈判不欢而散,并殃及全球资本市场,美国股市暴跌2%.原油、黄金等也纷纷创出近期新低。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全球性债务问题将直接威胁全球经济增长,而各国股市依然凶多吉少,近日十国集团(G20)、七国集团(G7)和欧洲央行纷纷召开会议,寻求对策,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发展风险的根源
②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行国债不再是弥补财政赤字的有效办法
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2年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1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这表明:
①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②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③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弊端
④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关于收入(Y)和消费(C),存在如右图所示的关系(C0B)。不考虑其他因素,由该图可推断出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大
③提高A 点左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提高A 点右边人群的收入有利于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在“微经济时代”,众多小微企业对经济的总体贡献将大大超过少数垄断性企业,个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远远超过政府投资的作用,而当前我国以上两大主体的处境都不容乐观。这启示我们,在 “微经济时代”要:( )
A.完善我国经济制度,坚持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同等地位 |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C.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居民个人收入 |
D.改革企业组织形式,转变个人消费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