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草原有种尖茅草,最开始半年里只长一寸,堪称“草中矮子”,人们几乎看不出来它在生长。但在雨季,三五天时间,它便会由一寸蹿到一两米高,成为“草中之王”。其实,尖茅草最开始长得并不慢,只不过是在往下生长,其根长28米左右。营养和能量积蓄充足,后来居上就不奇怪了。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
①量变是不显著的变化 ②量变的本质就是质变
③要做好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④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A.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有位著名作家曾总结出“西方人崇尚个性,东方人追求共性”,道出了我们的心理定势:一说流行什么,满大街全是时尚。在消费方式上尤其如此,流行西服,连农民下地也穿西服;流行“松糕厚底鞋”,不分高矮胖瘦,脚下统统蹬着大厚底;流行“文化衫”,满大街背着“文化”跑……这说明()
A.攀比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 B.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着居民的消费 |
C.“物美价廉”消费理念已经过时 | D.盲从心理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 |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商品使用频率不高,没必要买。如新郎、新娘在婚庆上穿的礼服,一件质量上乘的礼服售价在千元甚至在万元之上。这种“金缕玉衣”如果穿一次后就束之高阁,则十分可惜。对这类商品,适合的消费类型是( )
A.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 B.劳务消费和贷款消费 |
C.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 D.租赁消费和有形商品消费 |
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0~10 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 )
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 |
下图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中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
B.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
D.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