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下列哪两句诗句与这一诗句蕴含相同的哲理
①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④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2014年2月西非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埃博拉病毒疫情。针对日益蔓延的疫情,各国纷纷投入到预防控制的研究中。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11月26日宣布,其联合英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已初步通过人体测试,已有120名志愿者参与临床实验,数据比较安全。这表明()
①发挥意识的目的性,创造自然界没有的新事物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和绝对性
③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2013年6—9月,蛟龙号开启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成功带着多位科学家完成多次下潜任务。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深海远洋的先行官,它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多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深海远洋,寻找水、深海生物、矿物等那些珍贵的甚至是未知的资源。这表明()
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 |
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 |
C.人类能够创造理想世界 |
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
2012年9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宣布,“好奇”号首次传回了火星表面存在古老河流的图像依据。美国航空航天局表示,已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好奇”号降落的地点一带曾经有水源,并留下了水流流过的地表痕迹。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
B.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C.人们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