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沸水中;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做不定向运动,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
②向新制得的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
B.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
③将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
C.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
④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
D.反应较快,产生无色气体 |
⑤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
E. 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
⑥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
F.生成淡黄色沉淀 |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研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
AlCl3溶液,NaOH溶液等。
仪器: , ,烧杯,试管,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3)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标号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离子方程式 |
① |
|
(不需填写) |
② |
|
|
③ |
|
|
④ |
C |
(不需填写) |
⑤ |
D |
|
⑥ |
|
|
(4)实验结论:从左向右,同周期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递减,得电子能力递增。
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烧碱的纯度,若烧碱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试根据实验回答:
(1)准确称取4.1g烧碱样品。
(2)将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仪器有小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3)用量取10mL待测液于中(填仪器名称),并滴加几滴甲基橙作指示剂。
(4)用0.201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滴定时手旋转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定终点,滴定终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PH约为,达到终点的具体现象是:。
(5)若两次实验滴定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mL) |
标准盐酸体积(mL) |
|
滴定前读数(mL) |
滴定后读数(mL) |
||
第一次 |
10.00 |
0.50 |
20.4 |
第二次 |
10.00 |
4.00 |
24.1 |
据上表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
(6)根据上述各数据,计算烧碱的纯度:
(7)滴定时,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测定结果将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废电池为什么不能随意丢弃?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对话,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说法?请陈述理由。
甲同学: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乙同学:不一定。有些反应在启动时要加热,反应开始后不再加热就能继续进行,如燃烧反应,这类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稀有气体为什么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每小题1分,共4分)
(1)铁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2)木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3)氯气与熟石灰反应制漂白粉
(4) 石灰石与石英在高温下反应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