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一般会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有时也会结出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为了寻找“薄头茧”的原因,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期老熟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的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不同光照条件下平均结茧情况统计表(单位:%)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光线
明亮而不均匀
明亮而均匀
暗而均匀
实验Ⅰ(5月份)
15.48
7.50
4.92
实验Ⅱ(9月份)
17.17
8.85
4.50
总平均发生率
16.33
8.18
4.71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
(l)从整个发育过程看,蚕的个体发育属于          发育。蚕茧是蚕蛾在发育过程中的________阶段出现的。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分析,提高蚕茧的出丝率,蚕在结茧时应提供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要使蚕丝产量提高,你认为应设法延长蚕发育的     期。

科目 生物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初中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
或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有无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A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37℃
0℃
100℃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1)如果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实验,其变量是
(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1、3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A处的处理方法是,按表做完各项处理后观察到3号试管的现象是(填“变蓝”或“不变蓝”)。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原因是(填写一种即可)

下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对照实验,请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共5分)

说明:甲组为常温下,乙组为低温下。
(1)本实验共有组对照实验。
(2)已萌发的种子所满足的外部条件是
(3)若该种子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你认为它可能是。(填“蚕豆”或“玉米”)

我会探究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 mL唾液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 mL清水
37 ℃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该实验的实验试管和对照试管分别是试管。
(2)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
(3)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分别是:1号,2号
(4)本实验用37 ℃水溶,是因为

为了研究植物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了一定量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用相对值表示)。请根据下表所示测量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1)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是因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越多,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氧含量升高,二氧化碳释放量会随之________,这是因为氧气是呼吸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
(3)在表中给处的温度范围内,最适于蔬菜长期储藏的温度是___________
(4)为了真实反应氧气含量对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这组实验都必须在_____的条件下进行,避免____________ 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探究题
材料:现有2条鲫鱼,用以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请你帮助完成相关的内容。
(1)观察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