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①~④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
① |
② |
③ |
④ |
隐性性状 |
均为显性 |
残翅 |
黑身 |
紫红眼 |
相应染色体 |
Ⅱ、Ⅲ |
Ⅱ |
Ⅱ |
Ⅲ |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 (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表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极化状态时,钠离子浓度②比①高 |
B.去极化过程中,大量钠离子从①侧到②侧 |
C.复极化过程中,大量钾离子从②侧到①侧 |
D.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胚胎移植技术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后即可移入同期发情的母牛子宫 |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再转入水稻细胞 |
C.原生质体融合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
D.用限制酶切割一个DNA分子,获得一个目的基因,同时有两个磷酸二酯键被水解 |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
下列所示的黏性末端是由几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产生的()
A.1种 | B.2种 | C.3种 | D.4种 |
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