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人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 。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 。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细菌时要倒置培养的目的是 。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 次。
(5)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了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 。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植物叶片在离体后,水分会迅速减少,叶片内的各种生理活动都会发生变化。离体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气孔导度(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通过气孔的气体量)的下降,阻止了CO2的供应;二是缺水引起叶肉细胞光合能力的下降,使叶肉细胞利用CO2的能力降低。科研人员用茶树离体叶片作为研究材料,测定了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在叶肉细胞中,水光解的场所是叶绿体的 ;实验开始4min时,水光解产生气体的去向有 。
(2)实验开始大约 min后叶片表现出从外界吸收O2放出CO2;实验8min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
(3)胞间CO2进入叶绿体后,与 结合而被固定,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
(4)在最初0~4min内,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2min后,胞间CO2浓度 ,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黑藻是一种常见的单子叶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时,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2)步骤①中,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 (填方向)移动。
(3)若步骤②中使用的试剂是0.3g·mL-1的蔗糖溶液,则在步骤③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黑藻细胞通过
作用失水的结果。步骤④滴加清水后,步骤⑤观察到多数黑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4)某兴趣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黑藻光合速率的影响。
①用多套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是 。
②黑藻培养液中加入适量NaHCO3目的是 。光源用荧光灯比白炽灯更好,这是因为 。
③预期实验结果: 。
回答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问题:
(1)2013年8月18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搭载的“大红袍1号”和“正山小种1号”等茶种顺利移交给武夷山茶叶育种基地的科研人员,进入了基地的培育与筛种阶段。这是利用太空条件使相关茶种发生了 (填变异类型),进而选育出品优或量高的新品种。但实际培育过程中,会出现处理过的种子有的出苗后不久就死亡,绝大多数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情况,这说明 。在其中也发现了极少数的个体品质好、产量高,这说明变异是 。
(2)如图甲表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机理,该病 (填“能”或“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裸露的三个碱基应该是 。
(3)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该动物体的一个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如图乙所示,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 。
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的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
(3)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 ,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_ 。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2中的 。
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
(2)在1分钟后,处于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将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浓度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