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都会使蛋白质变性。现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请你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
(1)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A、B,向A、B两试管中各加入1 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向A试管加 ,向B试管加5滴无水乙醇,混匀后向A、B两试管再加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维持5 min;
③取 溶液和 溶液等量混合,配制成斐林试剂;
④从温水中取出A、B试管,各加入1 mL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2)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②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对照组是 (填试管字母)。
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图为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黑暗中,极细的光束照射到水绵带状叶绿体的部位,该部位聚集着许多细菌,它们是好氧细菌还是厌氧细菌?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证明:叶绿体释放出来的气体是__________,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___________的场所。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科学家对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进行分析,得到如图的曲线。请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1)AB段说明:光合作用的强度随着_________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2)与B点比较,C点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人叶肉细胞的量是增多还是减少?__________。
(3)由D点到E点,光合作用强度是增大还是减小?__________。
下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编号的名称:① ② ⑨
(2)此细胞中 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填编号)
(3)若此细胞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则紫色的花青素贮存在 中。(填编号)
(4)动物细胞与此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为 ,(填编号),动物细胞有而此植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5)此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存在于 中。(填编号)
(6)编号⑤具有选择透过性,它的主要成分是 。
(7)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为 。(填编号)
下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以看到此图所表示的结构。
(2)结构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_______________。大分子类物质通过[ ]_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
(4)图中可见[1]____________和[5]_____________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
(5)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①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目的:利用_______________试剂检测细胞核核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③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④实验材料:细胞核核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⑤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洁净的试管2支,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向甲试管中滴加2 mL的细胞核核膜样液,向乙试管滴加2ml蒸馏水;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⑥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⑦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实验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洁净的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上轻轻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体中涂抹几下,盖上。
(2)先用低倍镜观察,然后将要观察的细胞移到,再转动,换上高倍镜;调节,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直至物像清晰。可看到呈色的是线粒体,而近乎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