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是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下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由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决定的。
(2)写出3号个体的基因型: 。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 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女儿的几率是 ____。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 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 000个男性中有3个是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并患有黑尿病孩子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 神经元的 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 。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_______(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 __________。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原因是 ________。
下面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a表示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________,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
(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共穿过________层生物膜。
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机体抗肿瘤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____________均发挥一定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_____________。
(2)获取IP1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名为IP10细胞,将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
据图分析,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分别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继续培养18h后,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标记_____的细胞。
②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除不加入_____________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③实验结果说明:IP10能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3)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细胞膜上的1无关的是____________
A.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
C.抗原致敏B淋巴细胞 | D.HIV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 |
家蚕蚕体有斑纹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控制,基因型aa表现为无斑纹。斑纹颜色由常染色体上另一对基因(B/b)控制,BB或Bb为黑色,bb为灰色。
(1)现选用两纯合亲本甲,乙杂交得到F1,F1测交结果如下表:
亲本甲的性状为无斑纹,乙的基因型为 。
(2)F1雌雄交配所得F2的性状和分离比为 。F2中自交不发生上述性状分离的个体占 。
(3)A/a所在染色体偶见缺失现象,如图所示。染色体缺失的卵细胞不育,染色体缺失的精子可育。基因型为A0a的蚕雌雄交配,子代的有斑纹:无斑纹的比例为 。
(4)家蚕中,雌性性染色体为ZW,雄性性染色体为ZZ。家蚕体壁正常基因(T)与体壁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现用有斑纹体壁透明雌蚕(A0aZtW)与有斑纹体壁正常雄蚕(A0aZTZT)杂交得到F1,将其中有斑纹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有斑纹体壁正常雌性个体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