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下图是该流域三种区位因素示意图,箭头方向表示区位条件优越性增加。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
| |
耕地 |
草地 |
林地 |
未开发地 |
其他 |
| 1980年 |
55.0% |
4.9% |
19.8% |
15.4% |
4.9% |
| 2010年 |
40.2% |
6.2% |
44.1% |
1.3% |
8.2% |
|

| A.河流区位优势增强 | B.气候区位优势降低 |
| C.地形区位优势降低 | D.各区位因素不变 |
关于该流域开发方向,最可能的是
| A.大力实行梯级开发 | B.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
| C.大力发展有色冶金 | D.大力发展铁路运输 |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以下问题。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 C.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 A.RS技术 | B.GPS技术 |
| C.GIS技术 | D.实地考察 |
根据表资料,回答以下题。
我国四省(区) 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 省(区)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
| ① |
34.3 |
532.5 |
1865.8 |
15.8 |
| ② |
53.5 |
1539.1 |
727.9 |
15.0 |
| ③ |
51.9 |
542.4 |
404.4 |
0.4 |
| ④ |
31.3 |
361.0 |
184.6 |
2.0 |
表1中① ,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 B.苏、川、陇、黑 |
| C.黑、川、陇、苏 | D.陇、黑、川、苏 |
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
|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
|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
|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
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
|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
|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可达一年三熟 |
|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只有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以下题。
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 B.东高西低 |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南高北低 |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中信息表明()
|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
|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
|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
|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
该水库可能位于()
| A.太行山地 | B.秦岭山地 |
| C.江苏省北部 | D.云南省中部 |
读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地区气候类型与甲地相同的是()
| A.德干高原 | B.巴西高原 |
| C.黄土高原 | D.伊朗高原 |
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 A.咖啡、甜菜 | B.花生、咖啡 |
| C.甜菜、亚麻 | D.亚麻、花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