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喜鹊会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农民发现并创造规律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③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变化
A.①③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 |
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所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降低 |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
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 )。
A.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消失 | B.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
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 D.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剩余价值理论 | B.生产价格理论 | C.劳动二重性学说 | D.劳动力商品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 )。
①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②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④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⑤以唯物主义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④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中,属于二者相同点的是( )。
A.都认为只要通过对外贸易,各国就可以得到好处 |
B.都认为各国有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 |
C.都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不一样 |
D.都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