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强调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重视教育公平是因为 (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主人翁地位
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让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确保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一名称。主张对万物“什么都不要说”。他的错误在于()
A.否定事物客观性 |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
C.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 D.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
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道不变,天亦不变” |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 |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
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这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 |
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
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
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 |
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