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的理念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行为准则的统一,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要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1)请你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哲学依据。
材料二  3月10日,福建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今后福建省将在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污染整治、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加大投入;淘汰落后产能行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促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主导产业向先进高端发展,推动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加强监管,严把项目准入关,注重提高城镇化建设质量。
(2)结合材料二,分析福建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经济意义。
(3)有人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只要政府发挥作用就行了。请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三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这一话题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同学们认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对于引导人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很有现实意义。
(4)结合材料三,请你从文化作用的知识找出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依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科学发展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有报道称,南开大学有意在2011年增设1个本科专业,名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旨在为社会培养循环经济、再生资源、低碳经济等领域的急需人才。据悉,教学计划涉及的主要专业实验均与绿色能源、低碳经济等现今高新技术产业相关,包括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再生资源工程实验、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实验和低碳化与节能实验等。所以,也有人将这个专业称作低碳经济”专业。南开大学2011年增设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为4年,也就意味着,到2015年,将有一批学习了“低破经济”的专业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对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有学生认为:南开大学增设“低碳经济”专业表明,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催生“低碳思维”是一种规律。
材料二:2010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同首都各界群众代表—起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并向抗日战争烈士敬献花篮,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时,胡锦涛强调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不懈奋斗。
(1)运用哲学知识评价该生对材料一分析的合理性、严谨性与准确性。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抗战胜利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民族精神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当今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何在?请对我国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其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国家和人群。从国内看:寻求的是和谐增长、科学增长。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财富公平分配,让大家都在增长中获得利益。从全球视野看,一国的经济增长不应损害或抑制另一国;国家之间应协调、和谐的增长,是共赢和多赢。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出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治堵”已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的一个公共话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城旧格局与快速机动化的矛盾日渐突出,加之城市人口的膨胀、行政区域的相对集中、公共交通的相对滞后等,导致堵车成为城市“高血压”。如何破解“堵城”的交通不畅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元旦后“首堵”北京治堵方案出台,正式接受历史的检验。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请你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实践证明,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双百方针” 。
材料二:受科技水平低、市场理念薄弱等因素的制约,在文化市场的竞争中,
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和文化面临着被其他文化冲击的危险。但是,在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念和政策支持下,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气象。
材料三: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26项中国项目中,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有10项: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在中国公布的第三批510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项目占48.6%。中国的少数民族都有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能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主要原因。(12分)

2011年3月30日,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确定北京、天津、上海、广东、辽宁、深圳等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这一举措,旨在助推新疆经济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旨在加快富民安民的步伐。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是新疆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1)“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是新疆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这里的“民族政策”指的是什么?(2分)
(2)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民族政策?(8分)

中共中央日前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胡锦涛强调,大家对文件稿提出了很多价值、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对修改好文件稿很有帮助,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吸收。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携手奋斗。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履行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上述材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