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通过了《征收城市增容费条例》,规定,凡是经批准迁入该市的常住人口,按每人一万至十万元五个档次的标准征收城市增容费。理由是:由于外来人口增多,该市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使得水、电、热、道路交通等方面的紧张状况越来越突出。因此有必要通过征收增容费,达到缓解政府压力的目的。但是政府在制定该条例时,并没有与有关方面进行酝酿和探讨,没有征求各方面意见。条例一出台,遭到许多市民的反对。在众多的反对意见面前,市政府不得不推出《增容费减免征收试行办法》。后来,又进一步推出对高校毕业生的减免办法。
(1)《征收城市增容费条例》出台伊始遭到众多市民反对,说明该市政府决策时犯了什么错误?
(2)面对政府的决策失误,公民可以行使什么民主权利?列举公民行使该权利的途径?
(3)行使第二问中的这项权利有何意义?
(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政府听从民意,就能保证科学民主决策”。
海洋,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实际需要。但我国海洋经济起步晚、经验少,在国际上遇到的各种麻烦不断增多,必须不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海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又要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道路。
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科普应该启迪受教育者开放地看待问题、独立地息考问题、多元地解答问题,不应以一家之言作为标准答案,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61年首版诞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引发了教育界、科学界、科普界持续、广泛的关注,一直是我国青少年科普的主流担当者,每一版都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文化符号。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领城不断扩大,新知不断被发现,1999年的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现在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需要。加之互联网上的许多答案并不科学、权威,推出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成为现实需要。
材料二: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有许多亮点,其中一个是不设标准答案。以往几版从单一的角度解答,难免给读者标准答案的感觉,新版则汇集了多家观点,使答案更开放、更多元。比如恐龙的灭绝,不仅告诉孩子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行星撞地球之说,还告诉孩子们火山喷发、气温降低等答案。像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为什么”,在新版中至少占了十分之一。
(1)结合材料一,从实践与认识关系的角度,说明《十万个为什么》不断再版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万个为什么》不设标准答案的合理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正由传统的以要素投入、工业拉动、政府主导、高速增长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模式,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
适应新常态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但转型不会自然发生,过程充满了困难与挑战。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体制上大力推进改革的深化,在结构上调整优化三次产业比重,在发展方式上积极提质增效等。但总体上任务艰巨, 经济体制转型处于攻坚期,发展方式转交正在爬坡,经济结构调整步及艰难,开放模式升级压力重重。因此,顺利完成全面转型开级的历史任务,引领新常态,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破瓶颈制约。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过程。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经济的各个部门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物流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与制造业、农业、商贸联动不足;物流速度慢、成本高、渠道不畅等。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互联网+高效物流”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在201年9月举行的“互联网+物流新格局”论坛上,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利用“互联网+”通过共享经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互相融合与发展,成了物流企业的发展新方向。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知识,说明如合利用“互联网+”破解物流业发展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