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有单质生成 |
|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3:1 |
| D.反应后所得物质是混合物 |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1)图中P点的含义是。
(2)40℃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若将40℃的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5℃,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填“>”、“=”或“<”)。20℃时,将60 g乙物质放入100 g水中,升温至40℃,溶液中溶解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溶液与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有等质量的镁和锌,前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后者放入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一定没有剩余 |
| B.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
| C.消耗镁的质量与消耗锌的质量之比为1:1 |
| D.消耗的稀盐酸和稀硫酸质量之比为73:98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 B.FeSO4溶液(CuSO4):加入铁粉,过滤 |
| C.MnO2固体(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
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或氧化剂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
| B.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的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器 |
| C.三甲基一氯硅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个原子构成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