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2瓶氢氧化钠固体产生了兴趣,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参与他们进行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 。
【实验与探究】
(1)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实验一:取其中一瓶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实验过程中始终没有气泡产生。 |
则证明此瓶中猜想 成立。 |
实验二:取另一瓶中的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 |
实验过程中产生 。 |
则证明猜想Ⅱ或Ⅲ成立。 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为了进一步的验证猜想结果,小明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继续实验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酚酞变红,则此瓶中猜想Ⅲ成立;若酚酞不变红,则猜想Ⅱ成立。
小华同学立即对小明同学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但碳酸钠溶液呈 性(填“酸”或“碱”),能使酚酞变红,因此他认为该方案的操作步骤中应该改进的是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2)实验①的结论是。由该结论可知(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
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
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
① |
2.0g |
330℃ |
100mL |
t1 |
||
②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
③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
④ |
2.0g |
MnO2g |
380℃ |
100mL |
t4 |
|
(1)若t1t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铜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g,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4)写出实验④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下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氧气的制备实验。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同学从上图中选择A、E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用胶皮管连接装置A和E中的玻璃导管时,应先把玻璃管口,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收集气体前,应将集气瓶装满并盖上。收集氧气还可选用的装置是。
(3)乙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入大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
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I:反应生成的分解放出
;
猜想II:反应生成的分解放出
;
猜想III:反应生成的和
分解都放出
。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
的质量不变,则猜想____错误;第二组同学取
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II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简单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实验发现,固体加热制取
的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
固体混合加热,则
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
在
的分解反应中是否作催化剂(选填“是”或“否”),为什么?.
瑶瑶同学在实验室发现有一瓶没有标签的白色粉末,可能含有、
、
和无水
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取该白色粉末进行以下实验:
【提出问题】这包白色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实验探究1】瑶瑶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瑶瑶同学所得能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
【实验探究2】瑶瑶同学取上述所得无色透明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 的现象,得出结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推出一定不含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
【实验探究3】为了验证氯化钠是否存在,瑶瑶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原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足量的蒸馏水充分溶解后,再向其中滴加_________ 和_________ ,后当观察到_________ 现象后,确定白色粉末中还含有氯化钠.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和天然气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气反应所放出的热量。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石燃料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充分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填1种即可)。
(3)低碳经济是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字母序号)。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出行尽量开私家车
E.夏季将制冷空调温度尽量调低
(4)在汽车尾气管上安装净化装置,可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气体在催化剂的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丙 NH3CO2 H2O; 丁 CO2 CO H2O 。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肯定错误,理由是。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①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了黑色,由此推断同学猜想成立。
②请写出B、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