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实验结束时,玻璃管中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该产物不
一定是铁
C.反应后,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证明一定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属资源的保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下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下列有关这些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汁的酸性大于酸雨的酸性
B.厨房清洁剂的碱性小于小苏打水的碱性
C.小苏打水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酸雨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溶有二氧化碳

硝酸铵(NH4NO3)的外观与氯化钠很相似,均为白色固体。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将两者分别隔绝空气加热,氯化钠不分解,硝酸铵能分解。硝酸铵分解得到的气体不可能是

A.NH3 B.SO2 C.NO2 D.N2

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将氮气充入汽车轮胎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将蔗糖加入到一杯水中,水变甜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下表列出一氧化氮的部分性质(已知:空气在20℃时的密度是1.293 g / L)。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熔点
沸点
密度(20℃)
溶解性
-163.64℃
-151.76℃
1.249 g / L
不易溶于水
2NO+O2=2NO2

则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气法 B.排水法
C.向下排气法 D.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