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用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的增长”的措施有哪些?取得了什么成效?
(2)根据材料二,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4)自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肯定王安石变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棠,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增。……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界敢略执成见也。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阅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
——《曾国藩奏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国藩提出海防建设主张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曾国藩的主要活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月,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快结束时,美国成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计划,认为这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唯一可行的计划。
(1)公开订立和平条约,无秘密外交。
(2)无论战时与和平时期,公海航行绝对自由:……
(4)充分互相保证,各国军备必须减少至保证本国内部安全的最低水平;
……
(14)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一一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范围扩大,美、英迫切需要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的战略。两国首脑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举行大西洋会议。在1941年8月13日签署了《大西洋宪章》,14日正式公布。
第一,他们的国家不寻求领土和其他方面的扩张。
第二,两国反对不符合有关民族自由表达的愿望的领土变更。
……
第六,在最终摧毁纳粹暴政以后,两国希望见到建立这样一种和平,以使一切民族得以在自己的疆界内安居乐业,保证一切地方的所有居民都可以过无所恐惧、不虞匮乏的生活。
第七,这样的一种和平应当使所有的人能够在公共海洋上不受阻碍地航行。
第八,两国相信,世界上一切国家,基于实际的和精神上的原因,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在自己的国界以外进行侵略威胁或可能进行侵略威胁酌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军备,就不能保持未来的和平。两国相信,必须在建立更广泛和更持久的普遍安全体系以前解除这类国家的武装。两国也将赞助和提倡一切其他实际可行的方法,以减轻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在军备方面的沉重负担。
——《大西洋宪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大西洋宪章》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认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自由大宪章”规定:由大封建主选出一个由25人组成的委员会来监督国王是否遵守宪章。1647年.1649年,英国平等派两次提出普选权问题,但遭到克伦威尔政府压制。“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在1689年,1701年被迫接受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确认议会是凌驾国王之上的最高立法机关,宣布国会议员实行直接“自由选举”。
一一张伟《美英法三国选举制度比较》
材料二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从欧洲这个母体中脱离出来的“碎块”,因此这些“碎块”将主要保留他们在脱离母体时所具有的母体的特性。美国是在其母体英国宗教革命时期甩出的“碎块”,因此它继承了英国已经建立的代议制传统。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时,几乎无人反对在美国建立国会,也无人反对以选民选举方式产生国会。
——【美】路易斯·哈兹《新社会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选举制度建立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哈兹的“碎块”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武宗海山沉溺酒色,在1311年正月病死。同年3月,皇太子仁宗即位。即位后,仁宗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娃”的罪名,拘捕脱虎脱等处死,而各地行尚书省仍为行中书省。四月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诏书说:“比者尚书省不究利病,辄意变更。既创至大银钞,又铸大元、至大铜钱。钞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钱以鼓铸弗给,新旧恣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同时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他建策行经理之法,使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仁宗信用李盂等汉臣,尊孔崇儒。自一三一四年八月,各郡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考试规定用朱熹注,又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术。
(元史》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一一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仁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

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
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
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
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