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深冬,美国核潜艇“帕切”号从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下悄然驶入巴伦支海,在连接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与海军基地的电缆上安装了窃听装置,获取了大量有关苏联海军进行未来核战争的详细计划。这表明
| A.美国是“冷战”的发起者 | B.科技竞争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 |
| C.“冷战”的主要方式是海上竞争 | D.美苏“冷战”危及全球环境安全 |
1992年,中国政府宣布实行分税制改革,组建3个全国性证券公司,调低涉及3371个税目产品的进口关税;物价改革也迈出坚实的一步,国家管理价格的范围由1991年底的737种减少到89种,其中下放给企业定价的有571种。与此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路线的提出 |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C.对外开放政策的出台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
图是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三枚功勋证章中的两枚,它们分别印证的是
| A.南昌起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 B.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 C.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 | D.工农武装割据和中国基本解放 |
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一看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直接影响是
| A.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 C.促进了正确革命道路的选择 | D.导致了共产党内右倾错误的发生 |
《纽约时报》在1882年2月12日刊出一篇题为《清国苦力价几何?》的新闻述评.表明此时的美国媒体对中国劳动力的极低价格有着广泛的兴趣。这是由于美国
| A.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同情 |
| B.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
| C.担忧中国的自然经济影响市场购买力 |
| D.“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思想潮流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这一思想潮流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D.反对专制,倡导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