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在今日,工业的霸权带来商业的霸权,在真正的手工制造业时期,却是商业的霸权带来工业的优势。当时殖民制度所起的主要作用即由于此。”下列史实不能佐证马克思观点的是
| A.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成为“海上马车夫” |
| B.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
| C.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 D.“日不落帝国”建立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有人主张寻求文明应先取其外形,但一旦遇到障碍,而又束手无策;我主张先求其精神,排除障碍,为汲取外形文明开辟道路。”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
|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了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
| A.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 B.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
| C.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 | D.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 |
图6是西周初年的分封图,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多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④分封制导致了各诸侯国割据混战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韩愈《师说》中有“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文中的“六艺”亦指“六经”,是在儒家经曲“五经”之外另加()
| A.《论语》 | B.《春秋》 | C.《乐经》 | D.《礼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