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奥运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曲折。1908年《天津青年》杂志提出了“奥运三问”:中国何时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何时能夺得奖牌?何时能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奥运三问”的提出从根本上说明
A.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尚未开展 |
B.清政府尤其重视体育事业 |
C.中国闭关锁围,中外交流困难 |
D.人民对国衰民弱现状的强烈不满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由变法图强走上革命救国的道路,最主要是因为: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瓜分危机日益严重 | B.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 D.清末“新政”的破产 |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纺织 面粉业 | B.纺织 造纸 |
C.面粉业 火柴业 | D.纺织 化工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初期的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道路 |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宜告洋务运动破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