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人口居世界第五位,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里也是甘蔗、咖啡、柑橘、玉米等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巴西1950—1980年30年间的城市化水平增幅很大,相同增幅的发达国家花多了20年才实现,在这一城市化增幅内,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2.5倍,而巴西只增加了0.6倍。到了2000年,巴西城市化水平达到81.4%,而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6%。
(1)从图中15℃等温线的分布位置可判断此时正处于_________(一/七)月份,M线为当月某日某时的_________(晨/昏)线走向。
(2)巴西的领土都在_________半球。根据材料二,1950—1980年的30年间巴西城市化水平增幅达_________%,该国现阶段城市化的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
(3)甲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区域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处有大面积沼泽分布,试分析该处沼泽分布的自然原因。
(5)巴西利用本国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指出工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环境问题。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如图)是我国新增的4处国际重要湿地。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
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
D.都濒临长江,常受到长江洪水的泛滥而积水 |
纳帕海20世纪80年代的状态
A.影响着云南省的干湿状况 |
B.增加了对长江水源的补给 |
C.破坏当地农业生态,使粮食单产减少 |
D.改变植被垂直分布,破坏环境的整体性 |
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图甲区域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乙示意河西走廊古丝绸之路部分路段。
材料二:图丙为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图。
(1)图甲中人口分布特点是 ,本区域人口容量总体特征是 (高或低),影响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2)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说明地形(从海拔、坡向角度)对天山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4)简述图甲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表示东南亚区域略图。
材料二: 火山喷发作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是指地壳深处熔融的岩浆喷出地表,伴随着喷出大量水蒸气、火山灰等物质,熔融的岩浆在地表逐渐冷却堆积形成具有特殊结构和形态的山体;火山喷发既会给人类活动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材料三:印尼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约2.38亿,面积190万平方千米。图13表示2007年印尼种植业中不同类型农作物产值、出口额以及进口额所占比重示意图。
(1)在答题纸的图中标出两大板块运动方向,其形成的主要地形地貌、、。
(2)举例说明利用火山资源发展的主要产业活动。
(3)比较印尼种植业产值结构和出口额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
海拔高度:米 |
1月均温:℃ |
7月均温:℃ |
1月降水量:mm |
7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
年日照时数:小时 |
R |
201 |
2.6 |
20.7 |
54.1 |
60.6 |
824.5 |
1975.3 |
Q |
1111 |
-8.4 |
23.3 |
1.2 |
42.2 |
193.7 |
2975.7 |
(1)每年初冬和早春,左图中黄河在P河段会发生__________现象, 容易产生决堤泛滥,有此现象发生河段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法国R地一月份均温比宁夏Q地高的主要原因。
(3)与法国葡萄园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4)如果大量利用丰富的黄河水资源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120万亩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19分)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奥卡万戈三角洲(图中的A三角洲),亦称“奥卡万戈沼泽”,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三角洲,由奥卡万戈河注入卡拉哈里沙漠而形成。
材料二:奥卡万戈及其周边地区区域图。
材料三:该地区某处等高线地形图和海平面以下地层示意图
(1)分析丙湖泊的形成原因?
(2)与乙地相比,甲地在图中所示季节降水量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据材料二,分析甲、乙两地区沙漠成因的差异。
(4)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从外力作用角度描述A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5)据材料三判断此季节,图示陆地西部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判断理由是 。
(6)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2分)
A.a处可能为变质岩 |
B.b处可能找到石油 |
C.c处可以挖南北向的地下隧道 |
D.c处比b处易被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