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MN为晨线,N为晨线与极圈的切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5时04分 | B.5时20分 | C.13时20分 | D.4时 |
由图文信息可知
| A.甲地日落晚于乙地 | B.E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N地 |
| C.此时,北京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
丙海域为马航失联重要的搜索区,关于丙海域说法错误的是
| A.各季节都会出现强烈的持续性大风 | B.常年受大浪影响,不利于航行 |
| C.以晴朗天气为主,能见度较高 | D.受寒流控制,海水流速较快 |
读图,回答问题。
若该图表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
| B.甲地气流下沉运动 |
| C.乙地气流下沉运动 |
| D.近地面空气由乙地吹向甲地 |
若该图表示等温面分布示意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地近地面可能形成气旋 | B.甲地近地面可能形成反气旋 |
| C.乙地天气为阴雨天气 | D.乙地气流上升运动 |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
|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
|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
| D.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
图为甲乙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等高旗杆正午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对比()
| A.甲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乙地则没有 |
| B.6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
| C.12月22日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
|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大——小——大 |
|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大 |
| C.地球公转速度是快——慢——快 |
| D.南半球昼长变化是短——长——短 |
中国某一远洋运输船舶沿着图1中虚线航行,在阳光初露海面时,刚好通过P地,此时,收音机正在播报北京时间为9:00整。回答问题。
此日, P地的昼长为()
| A.11小时20分 | B.12小时40分 |
| C.10小时30分 | D.12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