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3月26日17时20分许,深圳福田区商报东路景洲大厦小区过道发生地陷,路面出现直径5米的大坑,约四层楼深。一名保安掉入坑中,被救出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地2米远处是深圳报业集团的一在建工地。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地面沉降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目前全国遭受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华北地区尤为严重,累计损失高达三千多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华北某城市附近地面沉降量等值线分布图(单位:mm)。
(1)指出图示地区地面沉降幅度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主要成因。
(2)针对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除了加强宣传和监测外,你还能为该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3)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什么?
(2)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3)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丹麦和哥本哈根简图
材料二 为了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2009年12月7日,来自世界192个国家和地区的谈判代表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会议原定于当地时间18日结束,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减排责任、资金支持和监督机制等议题上分歧严重,会议被迫拖延了一天,即便如此,会议闭幕时达成的依然是不具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因而,环保人士批评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十分失败。
(1)下列气候资料中,与哥本哈根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2)有人说,全球变暖将致使这种气候特征减弱。请根据所学知识简单解释。
(3)为抑制全球变暖趋势,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4)全球变暖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哪些危害?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___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_______小时。
(4)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中一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大致弯曲的方向及其原因。
(2)写出P地与Q地的温差数值,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3)说明L河河水补给的主要类型及易形成汛期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