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B型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为血液中缺少凝血因子Ⅸ导致凝血异常。下列关于对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设计,正确的是 ( )
A.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直接用作运载体 |
B.需将凝血因子Ⅸ和运载体连接起来 |
C.必须把目的基因插入X染色体 |
D.需选择患者自身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
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 |
B.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 |
C.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决定了害虫进化的方向 |
D.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 |
某雄性果蝇表现型正常,但其细胞中两条非同源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甲图所示。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变异为交叉互换 |
B.观察异常染色体形态应选择普通体细胞 |
C.若不考虑其它染色体,理论上该果蝇能产生6种精子 |
D.该雄性果蝇与正常雌果蝇交配不能生育染色体正常的后代 |
现有纯合的野生型小鼠若干,经X射线处理后,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经研究发现,该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为确定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某科研小组让该突变型小鼠与多只野生型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并分别统计子代雌雄小鼠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
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
雄性小鼠A
雌性小鼠B
A.如果A=1,B=0,则说明突变基因最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
B.如果A=0,B=1,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
C.如果A=B=1/2,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基因 |
D.如果A=0,B=0,则说明突变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
某野生型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四个缺失突变株,其缺失情况如下表所示:(“+”未缺失,“-”缺失)
现有一未知突变株。将其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若将其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A.A1 | B.A2 | C.A3 | D.A4 |
人类的X基因前段存在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X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注:密码子GCC——丙氨酸):
CGG重复次数(n) n<50 n≈150 n≈260 n≈500
X基因的mRNA(分子数/细胞) 50 50 50 50
X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数/细胞) 1000 400 120 0
症状表现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CGG重复次数不影响X基因的转录,但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
B.CGG重复次数与该遗传病是否发病及症状表现有关 |
C.遗传病症状的轻重与蛋白质中丙氨酸的多少有关 |
D.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核糖体的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