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化学物质含量会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2)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调节方式是 。
(3)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2和CO2扩散的模型(①在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用虚线箭头表示CO2;②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mol·L—1)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后,测量胚芽和胚根的平均长度,下图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2)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胚芽伸长的最长长度是。
(4)根据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对生长素敏感程度更高的是。
单侧光照射,植物会表现出向光性。已知该特性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有关,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两组实验方案证明尖端存在着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要求: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展示(只画出实验开始时的状态)。
示例:植物向光弯曲与尖段有关的实验设计(见右图)
实验材料:玉米胚芽若干、光源、琼脂块、云母片、刀片等。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地和其生存环境进行调查。记录如下表:
表一不同调查面积的野菊数量统计结果
表二近五个月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车前草 |
0 |
0.3 |
1.4 |
2.0 |
3.0 |
婆婆纳 |
1.3 |
1.4 |
1.7 |
2.8 |
3.2 |
狗尾草 |
0.8 |
1.3 |
1.5 |
2.2 |
1.6 |
野菊 |
0.4 |
2.0 |
2.5 |
3.4 |
5.4 |
(1)①表一中A、B、C三种类型的野菊对环境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表二中狗尾草与野菊的之间的关系是(), 狗尾草数量4月份时有所增加,其原因是
。
③试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野菊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2)同学小王在调查该野菊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下图示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内填物质编号):
(1)寒冷时的体温调节以__________为主,与C具有协同作用的调节物质是______________。
(2)正常机体血液中C对A、B的分泌起调节作用,a~d中调节效应相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几乎全靠[ ]______________的作用。B物质只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物质)有关。
(4)激素的产生需要特定刺激。图中可见,垂体激素分泌量直接由___________控制。
(5)脑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婴儿出生后到一岁左右。[ ]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大脑正常发育
Ⅰ.下图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请回答:
(1)图中
线段表示电位;
点膜两侧的电位差为,此时
+(内、外)流。
(2)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受很多药物的影响。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的结合。
Ⅱ.在人体体温的神经-体液调节中,下丘脑是,调节产热活动最重要的激素是。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出现寒 战,这是机体通过增加产热,有利于维持体温恒定;剧烈运动后,机体降低体温的机制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和增加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