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入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据图回答:
(1)此反射弧的感受器具体是由 神经元的 形成的。
(2)在a处给以刺激,该处膜外电位变化是 。
(3)兴奋传到神经中枢,中枢内会有信号的转换过程,即电信号导致突触前膜释放 ,通过 (结构)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上的受体,引起下一级神经元的兴奋。
(4)刺激a处后,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刺激b处,电位计指针是否偏转? ,原因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________。
(2)图乙为细胞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图像。该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2号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来自父方,那么与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号,其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段。
(5)请绘出图乙上一个时期的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
下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假设该实验过程中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 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左侧、右侧或相同)位置处。
(2)在图乙中,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叶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阶段。
(4)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
(5)为了防止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
(6)如果将试管中的CO2缓冲液改为水,则实验测得的数据指标是____________值。
如图1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图1
(1)如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
①曲线甲代表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该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入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
②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 0.60 和 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a、b、c…)表示。
③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上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图1中的______(a、b、c…)表示。
(2)若图1代表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者的B淋巴细胞的细胞膜,则该细胞能够分泌抗体(蛋白质),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结构特点。
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病的图解,据图回答:(等位基因用B和b表示)
(1)Ⅱ5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Ⅲ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2)Ⅲ9的色盲基因来自于Ⅰ代中的第_____号。
(3)Ⅱ5与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4)Ⅳ10为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小明为了探究光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的光强度,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
取有5片叶子的西红柿植株若干,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
实验开始前测定容器中CO2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容器中CO2浓度。
实验分别采用7种不同的光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请据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测量指标是;无关变量是(至少写两个)。
(2)小明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不同植株。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为什么?。
(3)这一实验中小明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
(4)小明对他的探究结果很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