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胞免疫中,致敏T细胞(即下图中效应T细胞)杀伤靶细胞主要有两种途径:细胞裂解性杀伤(图1)和诱导细胞凋亡(图2)。前者指致敏T细胞分泌诸如穿孔素的介质损伤靶细胞膜,后者指致敏T细胞通过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1)人体内的致敏T细胞可以来自 的增殖、分化,细胞免疫就是依靠致敏T细胞来杀伤靶细胞的。人体的另一种特异性免疫在杀伤病原体时,主要依靠 细胞分泌的 。
(2)图1中的穿孔素又称“成孔蛋白”,由致敏T细胞产生并以 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状通道,使K+及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 (流入/流出)靶细胞,最终导致靶细胞死亡。
(3)图2中的FasL又称“死亡因子”,Fas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它们都是由细胞合成并定位于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一般来说,控制合成Fas的基因能在各种细胞内表达,而控制合成FasL的基因只在致敏T细胞和某些肿瘤细胞内表达。
①Fas和FasL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 (能/不能)共存于一个细胞中。
②研究发现,某些肿瘤细胞能够调节Fas和FasL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使自己逃脱免疫系统的清除。此时,肿瘤细胞内Fas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是________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个主要障碍。目前,应对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剂。请根据Fas和FasL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解决免疫排斥的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图甲为测定种子呼吸方式的两个装置,图乙和图丙为某同学“探究氧气浓度对某种子细胞呼吸的影响”实验结果的不同分析模式。回答有关问题:
(1)甲图中装置1试管中20%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甲图装置中为水稻种子,装置1着色液左移,装置2着色液不移动时种子的呼吸方式为。若为油料作物的种子,同样的呼吸方式时装置1、2着色液均左移,可能的原因是。
(2)图乙中C点对应的氧气浓度下种子的呼吸方式为,请在图乙中画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的曲线。
(3)图丙中a-d四种氧气浓度下,种子细胞呼吸会产生酒精的有,d点氧气浓度为(填“≤”或“≥”)10%,若储存种子时要尽量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则应选择a-d中哪种氧气浓度来储存种子?。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上常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曲线可表示双子叶杂草,用作除草剂时,最合适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图中的(字母)点。右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性。
(2)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选用法处理插条。
(3)植物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此现象说明根与茎一样都具有现象。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材料用具: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程序: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辣椒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数据:辣椒种子的发芽率记录表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
实验组 |
10% |
50% |
90% |
97% |
97% |
97% |
对照组 |
0% |
10% |
50% |
70% |
85% |
85% |
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③依表中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下图中,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6-9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刺激迷走神经,能促进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当神经冲动到达图2中的突触小体时,结构2中的(物质名称)将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该物质与结构5上的(结构名称)结合后,使得结构5对Na离子的通透性增强,导致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
(2)图3中能产生胰岛素的是细胞。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3)有人患上了胰腺癌,这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的下降有关。胰腺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胰腺细胞内的(基因名称)发生了突变。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图4中6~9四种不同液体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及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号个体。
(2)9号个体的基因型是。14号个体是纯合体的概率是(用分数表示)。
(3)图2中细胞c1的名称是。正常情况下,细胞d1和d4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否相同?。
(4)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若细胞e1和e2的基因组成并不完全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
下表列出了细胞结构甲~戊在不同生物材料中的的分布情况。已知甲、乙、丙均由双层膜构成,其中甲的膜上具有小孔,而乙、丙的膜上没有小孔。
细胞结构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枯草杆菌(细菌) |
无 |
无 |
无 |
无 |
有 |
菠菜叶肉细胞 |
有 |
有 |
有 |
无 |
有 |
兔肝细胞 |
有 |
有 |
无 |
有 |
有 |
(1)结构乙、丙、戊(均为细胞器)的名称是乙、丙、戊。
(2)从上述生物材料中进一步提取了A、B、C、D、E五种物质(或结构),进行了相关鉴定实验。鉴定试剂与结果如下(“+”表示有显色反应;“一”表示无显色反应):
物质(或结构) |
A |
B |
C |
D |
E |
|
来源 |
枯草杆菌 |
菠菜叶肉 |
兔血 |
兔肝 |
兔表皮 |
|
染 色 反 应 |
甲基绿溶液 |
— |
— |
— |
— |
+ |
斐林试剂 |
— |
— |
— |
— |
— |
|
苏丹III溶液 |
— |
— |
— |
+ |
— |
|
双缩脲试剂 |
+ |
— |
+ |
— |
+ |
|
碘液 |
— |
— |
— |
— |
— |
已知:①将适量的A溶液加入盛有B的试管中,在适宜条件下混合一段时间后,混合液能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②C为红色,且检测发现C中含有Fe元素。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推断出A~E的名称:
A:;B:;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