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万里长江横巨坝,
2006年5月20日14时,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三峡大坝浇筑到顶。毛主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畅想变成现实。大坝建成后,防洪标准可以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洪水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电和航运等综合效益也将得到全面发挥。
A.锦绣大地笑开颜 | B.银龙卧波美如画 | C.万吨巨轮通四海 | D.千秋伟业耀神州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商酌 颁布 缭原 久负盛名 |
B. |
深宵 矜持 濒临 目不遐接 |
C. |
酝酿 窈窕 赋予 励精图治 |
D. |
莅临 箫索 酣畅 千山万壑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澄澈(chéng) 谦 逊(xùn) 箴言(zhēn) 芙蓉鸟(fú) |
B. |
体 恤(xù) 骨碌(gǔ) 对 弈(yì) 擎天柱(qíng) |
C. |
规 矩(jù) 娴静(xián) 池 沼(zhǎo) 呕心 沥血(lì) |
D. |
麾下(huī) 篆刻(zhuàn) 夙愿(sù) 相 濡以沫(rǔ)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B. |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
C. |
欧阳修,字永叔,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D.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词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他的作品。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妥 帖(tiē) 渲染(xuàn) 亘古(gèng) 神色张 皇(huáng) |
B. |
诀别(jué) 漩涡(xuán) 瘦 削(xuē) 怏怏不乐(yàng) |
C. |
暖 和(hé) 斡旋(wò) 胸 脯(pú) 力不 睱供(xiá) |
D. |
行头(xíng) 残 垣(yuán) 煨琐(wěi) 混为一谈(hǔn)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 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 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 |
弥漫 |
萦绕 |
凝结 |
B.凝结 |
弥漫 |
萦绕 |
笼罩 |
C.弥漫 |
萦绕 |
笼罩 |
凝结 |
D.萦绕 |
笼罩 |
凝结 |
弥漫 |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
B. |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
C. |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
D. |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
(3)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
B. |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
C. |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
D. |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