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鹦鹉噪虎
女几之山,鹊所巢,有虎出于朴簌①,鹊集而噪之。鹦鹉闻之,亦集而噪。寒鸦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鹦鹉,鹦鹉无以对。寒鸦笑曰:“鹊之巢木末②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注释:①朴簌:小树。②木末:树梢)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虎行地者也 行:            (2)鹦鹉无以对  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鹦鹉闻之,亦集而噪。                                                     
鹊“集而噪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这是一则寓言,请写出寓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文言翻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张齐贤明察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 。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 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奴震骇,泣拜而去。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转运使:官职名称,主管水陆运输。 ②乘间:乘着空闲。③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④进退:任免。 ⑤激浊扬清:揭露丑恶,发扬正气。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尝江南转运使为: (2)汝事我久念 :
下列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尔后张齐贤三宰相——不足为外人道也
B.奴乘间拜——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
C.相公独吾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D.门下奴仆皆得——客骚人,多会于此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张齐贤这样处置奴仆的看法?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如外人 (2)便还家
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里的人不希望渔人告诉别人到过桃花源,但是渔人却告诉了太守。请你分别推测桃源人和渔人的意图。
作者笔下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7分)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歆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③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二人。②乘轩冕:乘车。
写出句子大意。(2分)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本文写了哪两件事:(3分)
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2 分)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后面小题。(共1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从文中找出郑人最可笑的言行。
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诗歌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日三吾身()(2)可为师矣()
(3)疏食饮水()(4)我如浮云()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找出体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