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项王军壁垓下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族庖月更刀,折也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夺:改变
C.时吴氏家延师儒延:迎接
D.属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舟人传
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所操何业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爱:爱惜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
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
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
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至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的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疾恶如仇的形象。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
(2)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重游鼓山记
陈模
去闽垣五十里,有山曰鼓山,镇马江之中枢,为城东之屏障。山石荦确①,野径纡回,寺观穹窿,松楸疏散。五里一亭,十里一阁。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客岁,余买棹旋里②,尘装甫卸,即雇笋舆,向东而行,直穷其胜。时适春和,晴空一碧,山容如画,笑靥迎人。才过五里亭,苍林荟蔚,香草缤纷,数树桃花,娇憨可掬。回忆十年前,老梅数株高出檐屋,今都就槁。寺僧易种以桃,千红斗艳,几疑武陵源尚在人间也。然余性爱梅,不爱桃,转瞬数年,景象一变,可以觇世态之沧桑矣。日午,入涌泉寺,随山僧啖蔬饭,既饱,摩娑四壁,旧题漫灭,不可复得。忆少时与吾友石生、霁泉雅集于此,浩歌狂啸,击碎唾壶,意气豪迈,不可一世。曾几何时,风流云散,霁泉墓木已拱,石生浪迹欧州,欲得再与把臂,付之梦想而已。
兹山终古不改,得于十年后使余重游旧地,人缘虽悭,名山之福犹获再享,亦幸事也。是夜辗转不寐,和尚云印极道绝顶胜景,邀余出游,允之。夜半首途,阴雾迷漫,咫尺莫辨。攀危岩,披茸草,蹀躞③于磊砢中,约十余里,至朱晦翁所题“天风海涛”处,有亭翼然,颜④曰:“观日”。惜为时太晚,日驭已徘徊于空际矣。俯视四野,群山如丸,千林若荠,行云奔逃,疾如飞鸟。宿霭作雨,忽阴忽晴,碧海接天,一色莫辨。近岩松涛怒吼,气象萧森,拉杂尘心,到此悉寂。下方缕缕炊烟,时已傍午。乘兴而下,抵喝水岩。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但彼辈无风雅者,殊觉可厌耳。
次早,得邮书,促赴芜湖,匆匆行迈,山灵有知,当为扼腕。倘天假之缘,数年后,得与石生再来一游,想亦山灵所深许。然使天或靳⑤余英年,抑或靳我石生,不使再见,即再见,或不能携手重游旧地,因在意料中也。譬如半山亭之梅,悉变为桃。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安知桃之后,不有他树为之代庖乎?余之能否再游兹山,亦犹之梅与桃也。嗟呼!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舟次无聊,挥毫记之,亦聊以志感云。
(选自(鼓山艺文志》有删改)
[注] ①荦(luò)确:山石不平的样子。②旋里:雇船返乡。③蹀躞(diéxiè):小步行走。④颜:用颜体写的匾额。⑤靳(jìn):吝惜,不肯给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穷其胜:美景
B.宿霭作雨宿:久聚的
C.殊觉可厌:满足
D.舟无聊次:停泊

下列四组全部体现作者重游鼓山之乐的一组是()
①山石荦确,野径纡回 ②山容如画,笑靥迎人 ③意气衰迈,不可一世
④名山之福扰犹再享 ⑤拉杂尘心,到此悉寂 ⑥复与方外群僧,纵谭琐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十年后重游鼓山见到不少桃树,因本性爱梅不爱桃,故他对寺僧有所不满。
B.山僧邀请作者半夜出游,他们历经艰辛,到达现日亭,可惜错过了日出的时间。
C.作者借助游山时行到梅桃相易的现象,抒发了对人世沦桑、命运无定的感慨。
D.本文融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体现了古人“登山则情满于山”的文化情怀。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名流觞咏,恒集于此,盖福州第一名胜也。
(2)梅之福宁不及桃,而竟不及桃?

阅读《项脊轩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启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A.雨泽下注(流入)先妣抚(抚摸)之甚厚
B.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以手阖(关闭)门
C.迨(等到)诸父异爨往往(到处)而是
D.风移影动,珊珊(缓慢的样子)可爱室西连于中闺(内室)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顷之,持一象笏至他日汝当用之
C.而庭阶寂寂呱呱而泣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而母立于兹

最后一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B.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C.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题2分)
(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疏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宁王宸濠:朱宸濠,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袭封宁王,封于南昌。正德十四年起兵反叛,兵败被俘,伏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农桑教导 B.卒奏其事搁置
C.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拦截 D.命有司以礼存慰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宝至京,绝不通②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
B.①行计口浇田法,备凶荒②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
C.①会诸生学宫②今漂沦憔悴,转徙江湖间
D.①杖巫遣之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下列四组全部都表现邵宝“性格耿直、不附权贵”的一组是()
①峻却之②虑生他变③独无宝迹
④勒致仕去⑤欲使宝劾之⑥绝不与通

A.③⑤⑥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每月初一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的原因,是怕劳民伤财 。
C.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母亲,最后才得到皇上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侍在母亲身边。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
①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

②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