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
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所示。
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 空气中的CO2,如图所示。
(1)NaOH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 。
(2)上图a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方法Ⅰ将受到地域的限制;方法Ⅱ 。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做该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先装 ,目的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3)实验室检验氧气 ;
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2)碳酸氢铵是由 元素组成;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 ;
(4)铜绿的主要成分 ;
(5)汽水中的常见的酸 ;
已知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1)100L空气中所含的氮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L。(相同条件下)
(2)100L空气中所含的氮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已知氮气的密度为1.25g/L)
实验室提供下列药品:高锰酸钾、木炭,及下图所示仪器。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提供的药品和仪器制取氧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利用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对应的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____。
(3)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如图甲、乙),应用______________检验生成的气体.
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成5等份,如右图装置所示。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