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L密闭容器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O(g) △H=-Q kJ· mol-1(Q>0),容器内部分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时间/浓度 |
c(NH3)( mol·L-1) |
c(O2)( mol·L-1) |
c(NO)( mol·L-1) |
起始 |
0.8 |
1.6 |
0 |
第2min |
0.6 |
a |
0.2 |
第4min |
0.3 |
0.975 |
0.5 |
第6min |
0.3 |
0.975 |
0.5 |
第8min |
0.7 |
1.475 |
0.1 |
第10min |
0.7 |
1.47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在第2min到第4min时,O2的平均速率为0.1875 mol·L-1·min-1
B.反应在第2min时改变了某一条件,该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
C.第4min、第8min时分别达到化学平衡,且平衡常数相同
D.在开始反应的前2min内,该反应放出0.05QKJ的热量
图为阳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示意图。下列说不正确的是
A.从E口逸出的气体是H2 |
B.从B口加入含少量NaOH的水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
C.标准状况下每生成22.4 LCl2,便产生2 mol NaOH |
D.粗盐水中含Ca2+、Mg2+、Fe3+、SO42-等离子,精制时应最先加入Na2CO3溶液;精制后的饱和食盐水由A口加入 |
短周期元素 X 、 Y 可以形成化合物 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 XY2是离子化合物,则 X 与 Y 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 8 |
B.若 XY2是共价化合物,则 X 与 Y 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 1 |
C.若 X 与 Y 的原子序数相差 5 ,则离子化合物 XY2不溶于水 |
D.若 X 与 Y 的原子序数相差 6 ,则共价化合物 XY2不溶于强碱溶液 |
几种短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的原子半径数据见下表:
元素代号 |
L |
M |
N |
R |
Q |
T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6、-2 |
+7、-1 |
+5、+3、-3 |
-2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02 |
0.099 |
0.110 |
0.074 |
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L、M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的单质反应更剧烈。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不能溶于强碱
C.由Q、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可能为8
D.N与T两元素可以形成两种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均为气态
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
A.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 |
B.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再加入氯水溶液变血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D.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推测原溶液中含有CO32-离子或HCO3- |
有M、R两种主族元素,已知M2-离子与R+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M在第3周期,则R一定在第2周期 |
B.M与R的质子数之和为20 |
C.M2-可能比R+的离子半径小 |
D.M与R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等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