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形式取决于国家的大小,不大的国家应该采用共和政体,中等国家应该采用君主政体,幅员广大的国家应该是专制政体。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定了国体决定政体 |
| B.夸大了国体和政体的关系 |
| C.忽视了影响政体的多种因素 |
| D.没有看到政体的相对独立性 |
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低碳达人”,正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社会生活环境。这表明
| A.认识成为推动实践不断发展的动力 |
|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有能动的影响 |
| C.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
| D.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 |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做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限的
②认识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我国已故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回答发展科学、做学问的主要经验时,经常讲:“敢于好高鹜远,善于实事求是”。据此回答12-13题。从哲学上看,“敢于好高鹜远”是指
| A.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
| C.不切实际的幻想 |
|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
上述“敢于”和“善于”这两句话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
| 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
| 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
| 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
| 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 A.规律是客观的 |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讽刺漫画《事出有因》(下图)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B.实事求是 |
|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D.树立全局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