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正确决策并适时调整政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指1919—1920年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说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依据材料说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的理由。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开创的市场经济模式“新”在哪里?
材料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 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材料四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讲话
(4)与邓小平南方讲话的科学论断相对应,中共十四大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做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5)从上述国家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图:

请回答:
(1)图1、图2、图3是20世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三位划时代的伟人。他们分别是:
(2)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三次巨变”,请问“三次巨变”分别指什么?
(3)三位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分别创立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出自1954年颁布的哪部文件?它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宪法?
材料二“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民法规范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它将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法室主任孙宪中教授语
材料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2)哪个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1986年以来,保障我们中小学生享受免费受教育机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

民族问题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曾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
(1)材料一中孙中山说“统一的国家”,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材料二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当代学者尼古拉斯•泰普说:“中国的民族政策令人赞赏,值得世界上许多别的国家借鉴”。
(2)材料二尼古拉斯•泰普如此赞扬中国的民族政策,你认为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情况表

年份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元)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1952年
57.9亿
<100
2008年
30626.2亿
3389


(3)材料三的数据变化反映了什么?
(4)据此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民族分裂势力制造的各类打砸抢烧事件。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一汽集团的故事
[诞生篇]万千宠爱在一身
材料一: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简称“中国一汽”,英文品牌标志为FAW(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英文缩写),是中央直属国有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一汽总部位于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毛泽东主席题写厂名,1953年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1)材料中“FAW”的创建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成长篇] 人生几度风雨
材料二: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期间,FAW的发展急于求成、忽视科学态度所犯的错误,造成设备失修、质量下降,企业管理严重削弱。
(2)依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说说FAW在这三年发展中所造成的损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转型篇] 凤凰涅槃
材料三: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在换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利润递增包干政策,采取以老养新的办法,自筹换型改造资金;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不仅甩掉了“解放”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使老企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
(3)1979年以后一汽汽车逐步“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这是在党的哪一政策的指引下完成的?
[展望篇]怒放的生命
材料四: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富奥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一汽客车有限公司和一汽技术中心等总部均设在长春。
(4)阅读材料四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到一汽集团的变化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从一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