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给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带来了很大冲击。因此,同文馆的办学举措引发清廷内部的争论。1867年,保守派代表人物倭仁上奏道:天文、算学为益甚微,西人教习正途,所损甚大……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叉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天下之大,不患无才。知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
(1)倭仁反对同文馆哪些办学举措?理由是什么?
(2)以今天的眼光,你对这场争论如何取舍?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
| A.“信仰即可得救” |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
英国哲学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每个人都是自已的牧师” |
|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已之心” |
|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
|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 B.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
“到1956年底,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96.3%,参加高级社的达到农户总数的87.8%。”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有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②推动了工业化进程③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④加速了农村两级分化
|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据该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以粗实线表示)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时间,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
|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
|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