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提出:世界上五个超级大国(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其中四个在各方面对美国构成了挑战。尼克松的这一观点是基于
A.苏联制造古巴导弹危机,使美国处于战略劣势 |
B.西欧稳步推进一体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
1832年、1867年和1884的三次议会改革是英国19世纪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其中1832年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权利,1867年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工人上层获得选举权,1884年改革赋予农业工人选举权利。上述现象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 )
A.改革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唯一方式 | B.全体人民的普选权得以实现 |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 D.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
学者任东来指出:“美国宪法的目的是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免受恶政之苦。换句话说,它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这一观点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 )
A.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利益 | B.各州获得充分自治的权利 |
C.人民获得广泛的民主自由 | D.使美国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
《世界文明史》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学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
B.为维系帝国统治,颁布万民法 |
C.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法律不断制定 |
D.帝国建立,开始以法治国 |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指的是古希腊的( )
A.公民大会的辩论 |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运作机制 | D.人民主权的观念 |
1934年上海市长指出,“近年以来,上海人口财富,均有巨量之增加,然吾人能谓其工商业均已健全发展否?未也,且去健全甚远。……是何故乎?上海犹鱼,内地犹水,财富集中,而不知所以流通之,非繁荣之象也;人口增加,失业者日众,城市生活之病态也!欲求鱼之生长,而不先实池以水,其可得乎?”这段话体现的施政设想是( )
A.强调帮助内地改善经济,营造发展环境 |
B.强调改变城市财富流向,缩小贫富差距 |
C.强调限制城市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 |
D.强调发展城市工商百业,增加城市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