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方行《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出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的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6页)教材此处同时使用“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两个概念;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
B.两个概念没有关联
C.前者偏重生产结构,后者偏重生产结果
D.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说明

中国古代“纳谏”好像含有限君权的因素,但实际上所谓“纳谏”离开君主的主导就无法运转,因为劝谏最终依赖于君主的德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A.君主纳谏的结果是限制君权 B.劝谏是官僚享有的权利
C.君主纳谏的前提是维护君权 D.官僚劝谏约束了君权

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是指城邦中的公民参与统治、管理、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这样写道:“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
B.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
C.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
D.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