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三位伟人,他们领导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领导创立中国同盟会,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毅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摘自胡锦涛同志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摘自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峻局面,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政治经验和高超领导艺术,在千头万绪中首先抓住决定性环节,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进行拨乱反正,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摘自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实质上高举的是哪两面大旗?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是什么?他领导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方式有何特点?邓小平同志评价毛泽东同志的方法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我们应从三位伟人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1月,法、意签订罗马协定。意大利应允法、意两国在欧洲问题上,特别是在奥地利问题上采取妥协行动。也就是说意大利把侵略矛头调离巴尔干、地中海和小协约国地区,即离开法国的势力范围。法国则同意把突尼斯和法属索马里的某些利益让给意大利,并纵容意大利侵吞埃塞俄比亚。法国外长赖伐尔承认,“我把埃塞俄比亚赠送给他(墨索里尼)了”,“我把意大利的侵略矛头引向一边,因而拯救了法国”。
——摘编自王春良等《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如您所知,我已公开宣布,我们保证各项允诺将这样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国对意大利做出让步的主要原因。其意图和直接后果如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伯伦认为希特勒“不用等待就会得到”的“东西”是什么?英法两国的相同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分析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贵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闲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也,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材料二 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远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很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拨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1855—1870年文官制度改革期间……最大胆的举措是八个方面的借鉴和采用了中国科举制度原则,对英国文官录用制度做出了革命性的变革。第一采用科举制公开考试、自由竞争、择优录取原则。……还强调了新的考试制度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
——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据材料二、三,说明西方人是怎样学习中国的考试制度的?到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华诞。某班研究性学习活动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

序号
资料
序号
资料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双百”方针
8
万隆亚非会议
3
香港、澳门回归
9
“两弹一星”
4
《论十大关系》
10
恢复高考制度
5
重返联合国
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2
邓小平南方谈话


问题:结合材料中的展览要求,从表中选择至少三条资料提炼出一个具体主题,并对所选资料中的任意三条予以相应阐释。(12分) (要求:列出所选资料序号,主题立意明确。)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请一张年画回家过年”曾是中国人旧历春节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是木板年画《子孙万代童子图》,图中孩子个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显示子孙多而贤能。

材料二 图二是民国机器印年画《美人打球》,描绘的是几个晚清装束的小脚美女手握球杆正在打台球。

材料三 图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年画《钢粮元帅》,赵公元帅高举“大炼钢铁”的标语,门神抱着硕大的玉米棒子,长胡子也被夸张地表现为金黄的麦穗。

(1)材料一中的年画体现出古代民俗的突出特征是什么?分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的年画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表明年画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呈现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新式银行机构是由外国人设立的。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和广州同时开设了分行,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外国银行。此后外国银行逐渐增多,并多集中在上海。
1897年5月,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这是一家仿效西方银行成立的有限股份制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银行。从此,结束了我国银行业只有牌号(如票号“日升昌”、钱庄“福康”等)而没有“银行”字样的历史。
以金融业为例,晚清改革后期,帝国沿海城市的金融业已经建立起了严格的信审、银监机构以及相关流程。
——摘编自邵娜、李婧《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民国初年,金融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在金融业中,最为主要的是银行业。

——摘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结合所学,从银行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材料一、二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