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
A.实现民主政治 | B.民族独立富强 |
C.工业化的实现 | D.发展资本主义 |
“明代江南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材料中的“角色”准确定位是()
A.新经济因素的促进者 | B.小农经济模式的固守者 |
C.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者 | D.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者 |
“国朝拟旨有定例,内外大臣、言官折奏则直达御前,天子亲笔批答,阁臣不得与闻。天子有诏,则面授阁臣,退而具草以进,曰可,乃下。”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 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 D.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与“上善若水”意思相符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戽车寻丈旧知名, 谁料飞空效建瓴。一索缴轮升碧涧, 众筒兜水上青冥。溉田农父无虞旱,负汲山人赖永宁。颠倒救时霖雨手, 却从平地起清泠。”诗中所述工具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A.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 B.促使汉代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 |
C.表明水力鼓风冶铁技术成熟 | D.属于古代农业耕犁技术的进步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天下一大变局”指的是
A.焚书坑儒代替百家争鸣 | 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
C.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 | D.察举制度代替世袭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