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67-1974年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对外援助数额庞大。经济援助、政治援助和军事援助等合计为1950-1967年的3倍多,1967-1970年,年均对外援助额高达20 亿元左右,1971-1974年,除1971年不算太高外,其他几年对外援助实际交付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均超过6%。这一时期中国对外援助

A.刺激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B.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水平不符
C.改善了中美关系 D.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儿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作者在此肯定洋务运动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C.起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一次世界大战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