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英王乔治三世派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来华访问,并携带了600箱礼物,共19宗、590余件。在当时,外国使者来华,皆被称为“四夷来朝”,须行“朝贡之礼”,马戛尔尼使团也不例外。同时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具体清单如下:
国别 |
礼品名目 |
英国 |
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 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 军事装备有众多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
清朝 |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茶膏和各色食品等 |
——以上材料根据网上资料整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关于18世纪末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差异的信息,并予以说明。
结合英国宗教改革,回答下列问题:
①英国宗教改革的发起者是谁?这和德国、瑞士的宗教改革有什么不同?
②英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动机何在?
③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的英国宗教改革?其实质反映了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有三种政治势力,即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民主党派。
请回答:
(1)上述三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2)三个派别实践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洛克认为国家应该分权治理,这是保障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防止专制压迫的最好办法。他把国家的权力分成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他们分别由议会和君主掌握。
请回答:
(1)洛克“分权”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其学说与洛克的差异是什么?
(3)说明“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和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4)说明“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体现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
材料二我们认为下列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民中间成立政府。二政府的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
材料三由于北美人民的努力和许多国家的支持,美国在战争中逐渐占了上风。1781年,美法联军包围约克镇,英国将领康华利率军投降。英国政府只得做到谈判桌前。
请回答:
(1)结合课本知识回答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材料二所述的文字出自哪一个法律文件?文件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件产生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战争进入了哪一个阶段?最后的结果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进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
第四十四条:词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
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摘自《中华民国约法》
回答:(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临时约法》和《约法》的认识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