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 1957年3月25日 |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
|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
| 1957年12月19日 |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①大国强权②两分天下③冷战对峙④美苏争霸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④ |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
|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
| 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
|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自强求富的探索 | B.列强的经济侵略 |
| C.民族工业的兴起 | D.经济结构的变迁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 |
| 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
| 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 |
| 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